close

暑假不僅是放鬆的好時機,更是孩子提升英語能力、拓展國際視野的絕佳機會!歐帕思加拿大多倫多遊學團特別設計的VIP兒童暑期英語夏令營,結合世界級教育資源與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為孩子打造一段充實且難忘的暑期體驗。在多倫多大學這座頂尖學府中,孩子不僅能感受優美的校園環境,更能在全英語的沉浸式學習中,快速提升聽、說、讀、寫能力。無論是寓教於樂的沙灘派對,還是拓展國際友誼的主題活動,多倫多遊學團將為孩子帶來一場全方位的學習與成長旅程!

台北加拿大多倫多暑期語言學校 》孩子的暑期首選:為什麼選擇多

多倫多大學:孩子們學習與成長的理想選擇!
加拿大頂尖學府,歷史悠久的百年名校
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創立於1827年,是加拿大首屈一指的世界級研究型大學,校園位於加拿大最大城市──多倫多的市中心。
學校環境優美,周圍被安大略省政府及皇后公園環繞,學習氣氛濃厚,生活機能齊全。
全方位校園設施,讓孩子學習無後顧之憂
住宿便利:十餘棟學生宿舍,可容納近7,000名學生,舒適又安全。
生活機能:校內設有餐廳、咖啡廳、郵局、書店、劇院、體育中心等,孩子不出校園就能滿足所有需求。
多元活動:學校不只有優質的語言課程,還安排豐富的課外活動:
►沙灘派對、獨木舟體驗、主題俱樂部
►趣味競賽、多倫多嘉年華等歡樂活動
►每週末還有安排校外旅遊,前往著名景點及加拿大奇幻樂園,讓孩子寓學習於娛樂,留下難忘的回憶!
一站式學習體驗,讓家長放心
多倫多大學不僅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還讓孩子體驗國際化的校園生活,學會獨立、拓展視野,是您孩子海外學習的最佳選擇!

歐帕思精選:多倫多大學—遊學的最佳選擇

選擇歐帕思,就是選擇頂尖!我們精心挑選的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不僅是一所擁有近兩百年歷史的世界級研究型學府,更是加拿大遊學的最佳地點。

位於加拿大最大城市多倫多的市中心,這座名校擁有令人驚嘆的校園環境,周圍環繞安大略省政府及皇后公園,為學生提供濃厚的學術氛圍與便利的生活條件。

全方位校園設施,保障孩子學習無後顧之憂

安全舒適的住宿
多倫多大學提供十餘棟學生宿舍,能容納近7,000名學生。這些宿舍設施一流,安全保障周全,讓家長放心,孩子安心。
完善的生活機能
校園內配備餐廳、咖啡廳、郵局、書店、劇院及體育中心,讓孩子在校園內即可輕鬆滿足所有需求,體驗便捷又舒適的生活。
多樣化的活動安排
歐帕思安排的不僅僅是課堂學習,更有豐富的課外活動,包括:

  • 沙灘派對、獨木舟體驗、主題俱樂部
  • 趣味競賽、多倫多嘉年華等歡樂活動
  • 每週末校外旅遊,探索加拿大著名景點及奇幻樂園

這些活動讓孩子在全英語的環境中學習、娛樂兼顧,留下珍貴的成長回憶。

■2025加拿大多倫多遊學團—VIP兒童暑期英語夏令營

2025加拿大多倫多遊學團—VIP兒童暑期英語夏令營

營隊期間

2025.7.1~ 2025.7.22 (3周)

對象

7-12(兒童)
13-17歲(青少年)

住宿

加拿大多倫多St. George Colleges

台北加拿大多倫多暑期語言學校 》孩子的暑期首選:為什麼選擇多

2025 加拿大多倫多遊學團—VIP兒童暑期英語夏令營|課程亮點 & 活動安排
1. 開課首日分級測驗

  • 課程第一天安排英語分級測驗,精細分為 10-12 級。
  • 確保每位學生進入最適合自己的班級學習。

2. 國際化小班制教學

  • 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國際學生混班授課,個人化學習體驗。
  • 每週一至五,半天的分級美語課程,穩紮穩打提升英語能力。

3. 多元化課後活動與國際交流

  • 每週一至五安排半天的課後活動,包括:
    • 國際聯誼
    • 觀光旅遊
  • 傍晚自由參加團康活動,增進友誼與互動。

4. 精采自選活動,加拿大專業教師指導

  • 運動類活動:籃球、躲避球、足球、棒球、健行等。
    • 在運動中鍛鍊身心。
  • 非運動類活動:手工藝、電影賞析、音樂、舞蹈、烹飪等。
    • 啟發孩子興趣與創意。

5. 週末旅遊與特別活動

  • 每週六、日安排全天旅遊活動,探索當地文化與知名景點。
  • 不定期舉辦特別活動:
    • 運動競賽
    • 才藝表演
    • 展現學生才華。

6. 結業證書頒發

  • 課程結束時頒發結業證書,見證學生努力與成果。

7. 年齡分組活動安排

  • 7~12歲兒童:上午活動、下午美語課程。
  • 13~17歲青少年:上午美語課程、下午活動。

台北加拿大多倫多暑期語言學校 》孩子的暑期首選:為什麼選擇多

2025加拿大多倫多遊學團—VIP兒童暑期英語夏令營|營隊特色

實用口語訓練
每天精心安排專業課程,結合 實境對話、常用俚語運用 以及 語法技巧強化,還有趣味的即興對話練習,讓孩子在短時間內自信表達,英語溝通力直線上升,輕鬆做到活學活用!
豐富的特色活動
無論是白天還是晚間,都有設計滿滿的活動!從 手工創作啟發創意運動遊戲增強體能,再到 多樣娛樂活動,每一刻都讓孩子快樂中學習,成長中收穫滿滿。
國際團隊 Team Work 協作
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同齡伙伴一起學習、互動,通過合作完成挑戰,全面提升 團隊協作能力跨文化溝通技巧,幫助孩子拓展國際視野,培養未來的全球競爭力!
★ 24H專業師資守護
由經驗豐富的 英語母語系老師與臺灣籍老師 組成的專業團隊,提供全天候照顧與指導,全面守護孩子的安全與學習成長,讓家長安心無憂。
沉浸式加拿大文化體驗
置身於 全英文環境,通過真實場景學習英文,感受加拿大的本土文化魅力,讓孩子真正融入當地生活,深刻體驗國際化的學習氛圍。
健康美味餐點
每日提供 歐式高級自助餐,兼具 營養與美味,種類豐富,滿足不同口味需求,讓孩子在學習之餘也能享受精緻健康的用餐時光,充滿活力地迎接每一天!

■2025加拿大多倫多遊學團—VIP兒童暑期英語夏令營|課程規劃

台北加拿大多倫多暑期語言學校 》孩子的暑期首選:為什麼選擇多

2025 加拿大多倫多遊學團—VIP兒童暑期英語夏令營|貼心食宿安排,讓父母更安心

學校高級宿舍
我們為孩子準備了 高品質的單人房與雙人房(依校方安排),採 男女分區管理,全面確保孩子的安全與隱私。宿舍內配備 高速 WIFI,方便孩子隨時與家人保持聯繫,並能方便地進行線上學習或查詢資料。這樣的住宿環境不僅舒適,更讓孩子在全新的國際環境中安心成長。

三餐高級自助餐
每日提供 多樣化國際料理,讓孩子能品嚐世界各地的美食,餐點選擇豐富,滿足各種飲食需求。所有菜色均經過營養專家的精心設計,確保 營養均衡,幫助孩子在成長期間擁有充沛的體力與精力。特別的是,孩子將與教師共同用餐,營造輕鬆愉快的英語交流氛圍,在自然互動中進一步提升口語表達能力。

安全舒適的學習與生活體驗
我們深知每位父母對孩子食宿環境的重視,特別設計的安排,不僅保障孩子的身心健康,還讓他們在這段珍貴的遊學旅程中,感受到家的溫暖與貼心照顧。放心把孩子交給我們,讓他們安心學習、自信成長!

詳細相關介紹
https://www.allpassabroad.com/news/details.php?id=43007&group_id=6046

電話:03-5351767
統編:90310250
諮詢地址:新竹市東區自由路69號9樓之1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allpassstudytour
線上LINE諮詢:https://reurl.cc/Nl26Zn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0BQn0fJ88AG3kmFJOHpWMA
IG:https://www.instagram.com/all_pass_abroad/

 

高雄加拿大遊學團多倫多價格

多倫多——加拿大最大城市與文化中心,也是語言學習者的理想天堂!加入我們的多倫多遊學計劃,您將不僅獲得一流的英語學習資源,還能沉浸於這座多元化都市的迷人文化中。臺中加拿大兒童英語學習營計劃

我們的遊學項目特別設計,結合高效英語課程與豐富課外活動。無論是專注提升聽說讀寫能力,還是探索當地的名勝風景,每一天都能讓學員充實又有意義。更棒的是,專業教師將全程陪伴,提供個性化指導,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短時間內實現突破。臺中加拿大多倫多遊學團心得

從沉浸式的課堂學習到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交流,多倫多遊學不僅提升語言能力,更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與國際視野。現在就為孩子的未來投資,選擇多倫多遊學計劃,開啟一次改變人生的學習之旅!彰化多倫多兒童遊學團行程規劃

立即聯繫我們,了解更多資訊,讓多倫多成為孩子英語能力與自信心成長的起點!高雄加拿大多倫多遊學團活動介紹

鄉村蟬事 文/陳樹慶 進入盛夏酷暑,夏之精靈蟬也將在這綠意氤氳的夏之歌壇登臺亮相,一聲驚雷伴著驟雨驟然落下,沉睡地下的夏之精靈驚醒了,像受了感召似的,紛紛從地下急不可待躍躍欲試地鉆出土層,夏日的天空中此時回蕩出一絲獨特的音韻。 在鄉下,村莊內外生長著各類樹木,農家的房前屋后槐樹、榆樹、梧桐樹等樹木更是濃蔭蔽日,成為蟬的棲息地和孩子們的樂園。每年,當第一聲蟬聲響起,聽著這蟬音尤其是我們孩童開始蠢蠢欲動,從這一時日起一直到夏末,吃過晚飯,我們這群孩童就出發,足跡遍布村莊內外各種樹木下。常常會在晚飯之后,暮色四起之時,我們會三五成群去樹下尋找剛爬出洞口,剛爬上樹干的蟬龜。捉蟬龜便成了大人孩子們不可少的樂趣。夜幕一旦拉下來,且看村子內外,果園溝壑樹下,手電筒來回穿梭的光線便成了夜幕下獨特的景色,盡是持手電筒尋蟬龜的人。蟬龜當然也不傻,要等夜深人靜,才會慢慢從藏身的小泥洞里爬出來,爬到高處去,靜靜地趴在樹干上,和著月光,就著微風,開始了脫胎換骨的蟬變,先從土黃色的背上裂開一道長長的縫隙,由小慢慢變大,露出幼黃的“脊背”,幼蟬慢慢地從背縫中拱出來,倒掛在殼上。在微風中,慢慢地伸展開柔軟而卷曲的翅膀,這時它渾身嫩黃色,很軟,不會飛,不大一會兒,身體漸漸變黑,變得硬朗起來。等到太陽噴薄而出,幼蟬放開嘹亮的歌喉嘶鳴一聲振翅高飛,投入到滾滾的蟬鳴海洋中去,只留下一副空殼懸掛在樹干上。 兒時,對捕蟬情有獨鐘。每逢暑熱正午,抓一把麥粒填進嘴里咀嚼,嚼成面團后吐在手心里,用清水洗凈淀粉,只剩下粘性很大的“面筋”。將面筋纏在很細的樹枝一端,再將樹枝綁到長長的竹桿上,黏蟬的工具就做成了。樹上的蟬精得很,稍有風吹草動,便會振翼高飛。所以,捕蟬一般都在午后,蟬在午后炎熱的滾滾熱浪中聲嘶力竭,往往不容易被驚飛。循著蟬鳴,小心翼翼地尋找蟬的蹤跡,一旦發現目標,屏住呼吸,慢慢地舉起竹竿,將面筋朝著蟬的翅膀輕輕一碰,蟬就被面筋牢牢黏住,盡管蟬急得吱吱大叫,也擺脫不了被捉的命運。蟬捕捉到,樂趣也就來了,小伙伴把捕捉到的蟬密封在盒子里,讓對方伸進手去摸,倘若摸到的是能鳴叫的雄蟬,這蟬就歸摸蟬的人,如果摸到的是不會鳴叫的雌蟬,不但得不到蟬,還會倒賠一只。或者把一根稻草拴在蟬的腹部,讓它負重飛行,既能飛起來又飛不高,惹得家中的小狗不停地仰頭追趕,只能是徒勞瞎追,只有我們從中取樂。等玩夠了以后,我們揪下蟬的翅膀,放進盛有鹽水的碗里,和被摳出的蟬龜腌在一起,等腌滿一大碗就撈出來,讓母親給油炸了吃,雖然沒有調料但肉鮮味香。最有趣的捉蟬方式,是晚上循著蟬聲,在蟬多的樹下,點燃一堆火,然后用力搖動樹干,蟬就紛紛飛向火光,有的落在地上,有的直撲火中自取滅亡。這種方法一個人是難以勝任的,往往是四五個小伙伴相約而行,分工合作,有人負責備柴點火,有人搖動樹干,有人捉落地的蟬。每次集體行動,可捉數十只甚至上百只,就著火烤熟美餐一頓,手上、嘴上及臉上免不了抹上黑灰,空氣中彌漫著誘人的蟬香,大家彼此取笑,其樂融融。皓月當空,蟬鳴叫不止,寂靜空曠的鄉村之夜越發顯得清虛空靈。 蟬趣,在現今娛樂活動繁多車水馬龍喧囂的鄉村,已經無從體會,甚至會覺得枯燥無聊。但是,在鄉村年年蟬鳴聲中長大的我們,捕蟬之事,是我們兒時最美的記憶,伴著我們度過了許許多多的酷夏,如今想起,依然充滿樂趣。 鄉村七月 文/李瑞華 七月,盛夏的腳步深深淺淺。 清晨,漫步在鄉間的小路上,輕輕地走,擔心會碰掉葉片上的露珠,怕驚動路邊草叢里的螞蚱,蜻蜓在前面飛來飛去引路,蜜蜂在花間采蜜,蝴蝶翩翩起舞。此情此景,仿佛回到童年,和幾個小伙伴在溝邊捉螞蚱喂小鳥;拿著網兜追逐花蝴蝶。又仿佛聽到老隊長出工的鐘聲;看到老父親扛著鋤頭走向田野的背影;老母親揮舞鐮刀在田頭割草,為那價值極小的工分而揮汗如雨。看到路兩邊茂密的楊柳、農田里的莊稼、綠油油的小草、還有那七彩的野花都是那么美。他們似乎在和我耳語,你這個曾經不懈努力想跳出農門的農家孩子已然生活在這片生你養你的土地上,面對著這田、這人、這鄉村,心中五味雜陳而又竊喜快樂。為什么呢?因為我雖然在單位上班,可我是地地道道的農民的后生,對于農村并不陌生,總有一種依戀和熟悉,那種親切感,無以用語言贅述。喜歡在農村生活,感覺鄉村花和草是野生的,花和草散發出來味道也和城市里花壇栽植的味道不一樣。摘下一束野花捧在胸前,拼命地聞、貪婪地嗅,這田野的芬芳讓人如醉如癡。還有那正在樹上做窩的喜鵲、池塘里戲水的鴨鵝、啃食茂草的山羊、笑臉向著太陽的葵花,天人和諧,美好無限。 鄉村的七月是靜謐的,那種靜謐很柔,也很暖,仿佛能浸入人的骨頭里,讓你整個心田都浸泡在一種安靜與祥和中,很自然的生出許多惆悵。紅磚墻、鐵大門、綠得化不開的樹蔭,把一座座或藍或紅的磚房圍了起來,也隱藏起許多故事。當街上很少有走動的人,一兩只不知道用什么方法逃出家門的雞閑散的在路邊覓食,并不怕人。 誰家的梨樹從墻頭探了出來,碧綠的葉子掩護著小巧可愛的果實。薔薇的花兒依然張揚地開著,一個個角形的花蕾簇擁在一起。墻角處,不知是種的還是野生,幾叢薄荷的葉子墨綠墨綠,渾圓中透著茁壯。突然,遠處有公雞叫了一聲,尖尖的,拖著嘹亮的尾音,一下就把靜謐的幕布刺出一個空洞,像是穿透了時空,把時空拉得更加悠遠。偶爾碰到一個行人,已經不能相認。點點頭,打個招呼,但破壞不了那種靜謐。 七月,應該是農活兒比較多的時候,村里如何會這樣靜?男人外出打工,女人在家種田,鄉下人少了許多,這只是靜的一個因素。那許多門前長滿了雜草的院子,怕是早就沒人住了吧,或搬進城里,或換了新居,鄉下人往城里涌已經是個潮流。這,也只是靜的一個因素。那么,難道是鄉下人變得懶了?漫步到田野里,是又一番景象。茁壯的玉米秧昂首挺胸,齊刷刷的享受陽光。黃豆苗在風中搖曳著嫩綠的葉子,昭示著豐收。間或有人在澆菜,但深井泵沒有一點兒聲音,也看不到水流,井水都沿著長長的管道直接進到了田里。遠處,兩三個翻紅薯秧的人顯然是一家子,正在忙碌,顧不了其他。再遠,一輛電動的三輪跑過,聲音小的幾乎聽不到。所有這些,都沒打破那種靜謐,反倒是組成了一幅活的水墨畫。在這幅畫上,溢出了馥郁的泥土與作物的馨香。 在這片靜謐的世界上,反倒是陽光在動著,它在空閑的土地上蒸騰,泛出一股股飄渺的嵐氣,似有若無,波光粼粼,又似乎是在流動。突然有了一種感覺:那種靜謐就是來自于田野,來自于陽光。是陽光把靜謐蒸騰起來,帶著大自然的花花草草、土木泥石,把它們幻化成一種無形的東西,波光粼粼的擴散著,浸染著鄉村,侵染著萬物,也侵染著我們的心田,讓世上所有的一切都變得祥和起來。七月的鄉村真是醉人。 最喜歡盛夏的夜。 鄉村臘月 文/方華 進入臘月,那些曾經將村莊籠罩在一片蔥蘢中的樹木繁華落盡。一個個村落顯露在原野上,像莊子里那些沉默寡言的漢子,剛從農事里走出,穿著那件還未來得及抖落塵土的衣衫,坐在門前的場地上。 這時節的鄉村,遠遠地看去,有些斑駁,顯出一些滄桑。有點像我們歷經坎坷的父老,滿臉歲月的風塵,卻透出一份濃濃的親情來。 一只只鳥窩也顯露在沒有遮蔽的樹梢上,讓走在田壟上的人抬頭了望之間,心中涌起一絲家的溫馨。于是,腳下的步子不知不覺間加快,朝著家的方向。 麥子已經是出苗兒,遙看,田間有一層絨絨的綠色。油菜已分壟,葉畔可見零星的未及融化的冰雪。廣袤的大地難得一見農夫的身影,一群麻雀起起落落,在天地間喧囂著歲月的蒼茫。 一年中最閑散的時節,農具歇息在屋角,農事擱淺在節氣里。有上了年紀的老人坐在朝陽的山墻下,在慵懶的陽光里瞇著眼,煙霧繚繞中數說一個個陳舊的日子,和新鮮的時光。 村口或者房舍的門框下,多了一些眺望。曲曲折折的,沿著村前的那條路,一直把目光望酸。幾條或大或小或花或純的狗在村巷里撒歡,忽然停下追逐,豎耳聆聽。那陌生的卻又分明是熟悉的足音,讓它們一時拿不準是吠叫還是搖尾。 多少雙眼睛在遠遠地辨認游子歸來的身影?誰的一聲驚喜,攪動了一個莊子的鄉情。殺雞宰鴨割肉打酒,一次次的碰杯聲里,村莊進入微醺。 有鞭炮和嗩吶聲傳入耳鼓,好事者開始扳著指頭細數,王家蓋屋趙家上梁張家取媳李家嫁女…… 家家門前檐下,掛起了一串串的咸魚臘肉,有人快活地喊:要過年啰,又是一個肥年啊。 寂寞鄉村深處的一眼古泉 文/獨自行走 每年過了十一到供暖前這段時間,總有一些好天氣,陽光燦爛,和風煦暖,天地清明,適合登高望遠。我對爸媽說,要不咱們去南部山區轉轉吧,聽說那里霜染楓葉,色彩斑斕,溪水潺潺,風景獨好,中午還可以找個農家樂小酌一番。 爸說,年齡大爬不了山了,要想出去的話不妨去洪范池看看,濟南電視臺介紹過,有一個大池子,里面泉水千年不涸,清澈見底,據說當年唐王李世民和竇建德打仗時,曾在那里駐扎過,還喝過那里的水,我說可以。 那個地方其實我并不陌生,大概五六年前就和朋友去過,至今記憶猶新。它位于平陰縣城西南三十多公里的洪范池鎮上,鎮子三面環山,植被繁茂,共有大小泉眼九處,有幾個還在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列。另外,那里還盛產上水石,至今家中書房里的一塊就是那次帶回來的。上水石不同于泰山石,泰山石呈青黛色,隱隱有紋路,密度大,小小的一塊便重得搬不起來。上水石中空,體大質輕,造型多變,書房里的那塊亂峰突起,峭拔猙獰,上面撒上草種,綠草披拂,細品頗有點水墨山水的味道。 去的那天是個周一,頭天晚上刮了一夜大風,早晨起來空氣中彌漫著濃度很高的沙塵,天空有些昏黃,仿佛春天的揚塵天氣。從濟南到洪范池鎮一百多公里的路程,有高速可以抵達,但路況比較差,雙向四車道,大車賊多,多個路段擁堵,走走停停,到了洪范池鎮已是中午了。 和五六年前比,洪范池鎮變化不大,兩條交錯的馬路構成了小鎮的主體,人很少,大街上幾乎看不到行人。一個僅僅有幾眼泉水的景區,況且位置還如此偏遠,確實吸引不了太多的游客,估計除了節假日之外,能來的人不多。只有幾個賣菜的中老年婦女坐在路邊,一邊覷著馬路,一邊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天。偶爾過去幾輛三輪車,駕車的和坐車的也都是五六十開外的老頭和婦女,鄉鎮的凋敝即便在經濟還算繁榮的山東也可見一斑。 鎮子雖然不大,卻有一個大廣場,兩邊鄰街,一邊有一個水灣,一邊是雜樹林,廣場水泥路面,平整光滑,南邊一側立著一排健身器材,入口處杵著數根排列整齊的漢白玉華表,不知道有什么象征意義。正值中午,太陽白花花照著,諾大的廣場除了我們外再無一人,估計到了晚上會有跳廣場舞的大媽扎堆前來。 洪范池就在廣場馬路對過,是一個沿街的小門面,不小心就走過了,售票處沒人,喊了幾嗓子,一個中年婦女才從里面走出來。門票不貴,二十元一位,不過想想就那么一個水池子,也實在算不上便宜。 一進門便看到一個石砌的四方高臺,高臺下方有一青石龍頭,水從龍頭口中溢出,匯入下面一個兩米見方的小水池,獸頭上刻有“龍池”兩個紅色大字,據說是清代某個秀才的墨寶。高臺寬約數米,四周有圍欄,拾階而上,一個幽深的水池映入眼簾,這便是洪范池,名字的由來取其“洪水就范”之意。水深五六米,清澈見底,有數尾錦鯉游曳其中,姿態優美。池底有些零散的硬幣,看不到冒泡的泉眼,只有一股清水靜靜的往外流淌。神奇的是,一千多年來,不管大旱大澇,水枯水盈,池子的水位始終不變,不管五冬六夏,酷暑嚴寒,水的溫度始終不變,常年保持在17度。 環池子周圍建了數間房屋,一間里面供奉著幾尊泥塑,不知是太上老君還是觀音菩薩,因為不太感興趣就沒進去。對中國人來說,佛道都無所謂,只要能帶來好運就行。有個朋友就很虔誠,篤信鬼神,見廟就進,見香就燒,見菩薩就磕頭。有一次拜了半天,捐了一百塊錢,事了一問,原來拜的是求子觀音。 還有一間屋子里有數塊石碑,其中一塊體量很大,從上到下字體密密麻麻,字跡有些漫漶不清,慢慢辨認,里面有“太子太保兼東閣大學士”字樣,我知道,這大概是明朝萬歷年間著名的文學家于慎行于閣老的墓志銘。 于閣老是平陰東阿鎮人,天資聰敏,17歲中舉人,23歲中進士,第二年便成為萬歷皇帝的老師。這經歷堪稱火箭一般的速度,后來仕途有些起伏,還曾一度在家中閑置十年之久。晚年入閣,達到官宦生涯的頂峰,逝后葬在洪范池鎮不遠的地方。 于閣老秉性忠誠,襟懷坦蕩,口碑甚佳,萬歷皇帝雖然幾十年不上朝,卻在于閣老告老還鄉后來平陰看望過他一次,可見對他的恩寵。至今平陰酒廠出產的白酒就叫“閣老貢”,也算是平陰人民對這位古人的緬懷和紀念。 除了供奉菩薩和石碑的這幾間屋子,說起來,整個院子最有靈性的應該是洪范池后面的那兩棵古柏,一看就有些年頭了,樹干粗壯,樹皮皸裂,枝干虬結,有一顆還歪向一邊,據說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應該是在金朝修葺洪范池時栽種的。 柏樹最多的應該是在孔林,三千多畝的林地遍地都是,陰氣很重。最老的古樹也是在那里,據說是子貢親自栽的,可惜在明朝時枯死了,現僅存樹樁,算起來,也近三千年了。 院子的東邊還有個小院,里面有個日月泉,據說也是在冊的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過去一看,很有些失望。一塊青石板橫在石壁上,青石板上開了兩個孔,一個孔為圓形,這便是太陽,一個孔為弧形,這便是月亮,兩個孔下面是兩個細小的泉眼,合起來,這便是日月泉了。可能不是豐水期,泉眼出水量很小,只有仔細觀看才能看到水在微微流動。一條石砌的水溝彎彎曲曲,通向遠方,旁邊僻靜處還植有幾簇青竹,有“茂林修竹,曲水流觴”之意,只是地方局促了點。 這還不算最失望的,有一年去紹興游覽沈園,那里是陸游和唐婉分手后又突然相遇,奮筆在照壁上題寫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墻柳”的地方。本來是一個小橋流水,曲徑通幽的江南美景所在,誰知去的時節不對,正趕上正給園中的池子清淤,滿池的碧水變作了黑色污泥,惡臭彌漫,草草看了幾眼便溜之大吉。想當年,假若陸游和唐婉兩人在這種情況下相見,不知陸游兄還能否情愫暗生,悲憤難平,詩意勃發,愴然做千古一詞。弄不好和我一樣,寒暄幾句,便捏著鼻子早早溜了。 所謂看景不如聽景也。 景區雖然一般,但中午的一頓午飯彌補了此行的遺憾,尤其是一個魚頭燉豆腐,堪稱美味,這得益于食材新鮮。魚頭是新鮮的花鰱,約有兩斤左右,生長在旁邊的泉水灣中,豆腐是用剛打出來的泉水做的,魚頭鮮嫩,豆腐白嫩,湯奶白奶白,灑上胡椒面,喝起來鮮辣辛香,那種味道,沒齒難忘,可遇不可求也。 仲尼有言,禮失而求諸野,有些美味,看來也要求諸野才行。 臘月的鄉村 文/俞東升 仿佛變魔術一般,一向沉寂的村莊里,一到了臘月,冷不丁冒出這么多年經貌美的男人女人,停靠了這么多五顏六色的掛了外省牌照的小車。 在灰褐色的天幕下,沉睡在山坳里的小村莊,在平常的日子里,顯得有些寂寞,有些冷清,守望村莊的是“99”、“61”隊伍。放眼四顧,田地里有幾個老人在耕作,路上有幾個蹦蹦跳跳的孩子,當然還有幾只雞,幾只鴨,幾條小矮狗,在村莊里轉悠。 終于到了臘月,那些穿著時尚、說話夾雜著南腔北調口音的俊男靚妹們,回到了鄉村,回到了老家,村里的狗激動不已,連連吠叫,似乎是在向留守的老人和孩子提前打小報告。村口小路上新栽的小樟樹,也同樣激動不已,頻頻向這些遠方歸客招手致意。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這句老古話,牽動了那些外出謀生的男人女人的心,他們毫不猶豫地放下了手中的活,乘車或開車,回到鄉村的老家。手上拎的,肩上背的,車里裝的,是一包包吃的、穿的、用的物品,因為家里有老人孩子在盼著呢。遇見村中的熟人,除了微笑招呼,還要遞一支外省煙。聊聊外面的趣聞,問問今年的工錢,比比孩子的期末考試成績。 鄉村里的氣氛一下子被調高了。平時老人在家,一日三餐都是隨便燒點,糊弄吃點,現在一家人團圓了,鍋小了不行,得把燒柴的大鍋灶點著柴火,煙囪里飄出了久違的炊煙,這是真正的人間煙火味。見過世面的青年人看到炊煙,心變暖了,人變爽了,他們把門前的雜草鋤干凈,屋子也要徹底打掃,連邋里邋遢的廁所豬欄,也清掃幾遍。新年到了,一切都要重新開始。 不少農戶的門前停放了小車,有轎車,有SUV,車前車后掛的牌照,各省各市的都有,他們打工的地點不在一處,汽車上的牌照涵蓋了二十幾個省市。陌生人看了村里停的車子,還以為這里正在舉辦全國車友會呢。這些車子,在村莊里只會停留半個月,便要從老家這個原點出發,煙花四射般,駛向四面八方。 臘月值得好好珍惜。未婚男女抓緊回鄉的時機,拜托媒婆相親;留守兒童躺在父母懷抱里,享受親情的溫暖;身有病痛的老人,子女們會抓緊時間送他們到醫院檢查……短短的臘月,鄉村的人們忙碌著,談笑著,快樂著,陶醉在如蜜般的濃濃的親情之中。 鄉村拜年 文/唐常春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漂泊在外的村里人不管掙錢多少,都要從異地他鄉千里迢迢地趕回家過年,他們肩扛手提,帶一些外地的土特產或煙酒之類的東西孝敬父母和送給親朋好友。我們也不例外,每年都要回農村陪公公婆婆過年,遇到叔叔大伯大嬸熱情噓寒問暖,敬上香煙,津津有味地聊起在外打工發生的那些新鮮有趣事兒,惹得大家忍俊不禁,捧腹大笑,給小村莊增添了幾分喧嘩和熱鬧。 大年初一,天還沒亮,我們就被外面的鞭炮聲吵醒,公公婆婆早就起來放開門炮了。按當地風俗,這天,小孩子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給大人請安,并用清脆的童音唱著歌謠:“拜年拜年,屁股朝天,不要粑粑要掛錢!”大人便輕輕地拍一下小孩子翹起的屁股,把早就準備好的貼著紅紙的“掛錢”交給小孩兒,還得說幾句好好讀書、平安健康之類的祝福語,小孩子接過“掛錢”,一邊說謝謝,一邊做個鬼臉,笑呵呵地跑到外面放花炮去了。 大人分成兩組開始干活,我們把茶水燒好,把裝滿食物的果盤放在桌子上;還要準備一些供品放在堂屋的正中央,用碗盛上一塊豬肉,倒上三杯酒,燒幾根蠟燭,燃幾刀紙錢,焚香祭拜完先祖后,才能吃早飯。 婆婆下面條,放上生姜、蔥子、蒜頭等調料,還要放個荷包蛋,每一個人要吃一碗長壽面,表示家庭和睦、團圓美滿,同時預祝壽長百年。過一會再吃碗米飯,喝幾杯自家釀制的米酒,幸福歡樂洋溢在每一個人的臉上。 公公在當地德高望重,輩份最高。吃完早飯不久,門外就響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聲,是鄉鄰來給公公婆婆拜年了,大家雙手抱拳,雙腳合攏鞠躬,我們馬上招待客人就坐,請大家喝茶吃點心糖果。這波人一走,又來另一波人,鞭炮聲和拜年聲響成一片,笑語連連,其樂融融,我們忙得也不亦樂乎。遠的鄉鄰就留下來吃中飯,加上家里的人至少也有三四桌。婆婆做事麻利,加上能干的姐姐們幫忙,不一會,色香味俱全的十大碗菜就端上了飯桌,東安雞、炒血鴨、三鮮湯、紅燒魚、金錢扣,還有村里人過年前干魚塘時我們揀回的小魚蝦和小蚌殼爆炒紅辣椒,自家制作的豆腐等都是我們最喜歡吃的菜,那柴火燒出來的飯菜特香! 客人吃過中飯走后,我們下午和哥姐們也挨家挨戶地去給鄉鄰拜年,每家都很客氣,硬要我們坐下來喝點茶水和品嘗糖果,還要留我們吃飯,走時還每家送一個小禮包。 在鄉鄰相互拜年的祝福聲中,送財神爺的生意人也不失時機地來湊個熱鬧,那小嘴兒一動還真甜:“財神菩薩到你家,你家富貴享榮華,日里銀子用斗打,夜里銀子用秤稱”;“財神到,一帆風順好運來,四季平安發大財,恭喜發財”;“財神到,天天來財家興旺,時時平安行四方,年年好運”;“財神到,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天天好運”……大家聽了這吉利話像喝了蜜糖似的,條件差的人家會給個一角二角的,條件好點的人家給個五角一元的,買下那畫有財神爺像的紙,然后把它貼在大門上招財進寶。初一這一天不能說不吉利的話,不能罵人打架;更不能動用掃帚,不倒垃圾,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若非要掃地不可,也只能從外掃到里邊。還有婦女不能動剪刀針線做活,否則本年內遇事破敗。 大年初二,按照“初一崽,初二郎”的農村風俗,出嫁的女兒要帶著夫婿和兒女回娘家給自己的父母親磕頭拜年,并留在家里吃午飯。去娘家時必須穿戴整齊,攜帶成雙的禮物和“壓歲錢”,分給娘家的小孩,父母親和娘家人在笑納禮物的同時也會給小孩子一些“壓歲錢”,借此走親機會,和久未見面的娘家兄弟姐妹敘敘舊,話話家常。 “喝了元宵酒,鋤頭掛耙不離手”。鄉親們從大年初一拜年到正十五,開心地走東家、出西家,過了正月十五元宵節,鄉村的年味漸漸淡去,農人們開始盤算著開春的農事,期盼新年有個好收成。 蘊藏著豐收喜悅和溫馨的鄉村拜年,現在慢慢消失貽盡,成為我們這些回鄉過年的城里人抹不去的鄉愁。 鄉村的聲音 文/丁純 早年,鄉村是安靜的。潺潺的流水聲,唧唧的蟲鳴,還有那四季的風聲、雨聲……這些聲音自然天成,不加任何修飾,是天籟,沉積在人的內心深處。 深秋,夜闌時獨坐院內,聽蟋蟀叫,聽秋風掠過枝頭,油然生出“草木無情,有時飄零”的人生況味。每次讀到“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的詩句,總讓我回憶起故鄉初秋時那繾綣的意緒。 當然,除了天籟還有人籟。安謐的鄉村也會有偶爾的熱鬧。農閑唱大戲。村口不知何時搭起了戲臺子。演出的節目是泗州戲抑或黃梅戲的傳統曲目。戲班子大概只是臨時搭起的草臺班子,幾個人隨便拾掇起來的琵琶、二胡、笛子、三弦組成的樂隊,演出曲目就那幾個,《二小趕腳》《喝面葉》《女駙馬》《天仙配》等。若在寒冷的冬夜,演不成戲了,幾個人喝完幾杯酒,湊在了一起,擺弄著音樂,自娛自樂———橫笛的婉轉悠揚,琵琶的鏗鏘有力,二胡的愁腸寸斷。 其實,鄉村白晝的安靜是這些聲音襯托的。村民最熟悉的聲音,是村口吊在白楊樹上的大喇叭發出的,它將世界消息搬到了村口。在沒有網絡的年代,大喇叭將最新資訊帶給鄉親。還有省電臺的名牌欄目“聽眾點播的歌曲”,《軍港之夜》《游子吟》《故鄉情》等,都在這只大喇叭唱出。后來,電視進村了,大喇叭漸漸淡出了人們視線。后來,村里通了網絡,人們又開始懷念那只大喇叭。 直到今天,我還沉迷于鄉村一些市井聲音。收破爛的、賣豆腐的、推貨郎車的……這些聲音雖然不登大雅之堂,卻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村民除了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還有審美需求。春天,怒放的杏花是鄉村一道風景,“桃李芳菲梨花笑,怎比我枝頭春意鬧”,說的正是杏花。“杏花、春雨、江南”,六個方塊字,在村民眼里是春耕的消息。 “梆、梆、梆……”賣油郎敲打梆子鏗鏘有力,一點點把沉睡的鄉村喚醒。有人將簸好的芝麻拎出來,交給賣油郎換取香油。在鄉村,香油可是稀罕物,滴滴難舍。賣油梆子是用鑿空的棗木做成,黑中發亮,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聽著“梆、梆、梆”的響聲,心里特踏實。 這些年,離家遠了,但是一直惦念著寧寂的村莊。 詩人說:“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子,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故鄉村莊的聲音讓我永遠難忘。 鄉村小學那些年 文/壽叟 師范學校畢業后,我被分配到一個十分閉塞的鄉村小學教書。學校是村里的舊倉庫改成的,三間土墻庫房就是三間教室,二十多平米的土屋就是老師的辦公室兼寢室兼廚房。這就是一個校長兼老師兼職工和一至三年級二十八個學生的學校。一個人的學校,課程包干,雜務包干是很辛苦的。我白天上課下課、帶學生鍛煉、勞動,晚上在昏暗的煤油燈下備課、改作業,夜深了就在滿是柴火味的屋里睡覺。第二天清晨,我還得到來回五里多路的井里挑兩趟水,供師生一天之用。每天八點鐘前,同學們就得從村子的四面八方趕到學校上課。二十八個同學遠遠近近都有,十里八里的還得帶上中午的飯菜,在我煮飯的鍋里蒸熱,就著帶來的咸菜,就算一頓午餐。這就是鄉村教師忙忙碌碌的一天。 那個年代,鄉下娃讀書是很不容易的,大多數家庭經濟困難又缺少勞力,娃都在七、八歲才發蒙讀書。早晚還得割柴、打豬草、做家務,節假日還得下地干農活。閉塞的山村,貧窮的家庭,艱苦的環境,繁重的勞動,磨練了他們的意志,培養了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發奮圖強的毅力。那時,學生們讀書特別努力,做事特別勤快。三年級的劉安祥同學十三歲,是全校年齡最大的學生,也是家離學校最遠的學生,還是到校最早的學生。他每天到校后,總會趕到半路接我,把第二擔水挑回學校。平時,他還會幫我做一些雜事,但是,學習決不落下,每次期末考試或全鄉統考,他總是全年級成績最好的,其他同學也都會以最好成績證明他們的刻苦努力。在一次家訪中,安祥的爺爺告訴我:他爸爸得肺癆病走了五年多了,沒過多久他媽也因病去逝。從此,祖孫三人過著緊巴巴的日子。老人說:“老師,沒媽沒老漢的娃遭孽呀,他放學回來,就上山砍柴,下地打豬草,幫婆婆做家務,天黑了還要點上煤油燈看書做作業,天不亮就要走十幾里山路上學。” 每天我總跟學生們打成一片,給他們上課;跟他們講雷鋒、講邱少云、講紅軍長征的故事;跟他們一起跑步、跳繩、做游戲;跟他們一起養花種菜,打掃衛生。我們一起歷經艱苦,我們一起享受快樂,我就是他們的大哥哥,他們就是我的小弟弟,小妹妹。 當年全校最小的劉小花同學不滿七歲,在七里多路的上學途中,還要過一條近十米寬的小河溝。每天早上,當劉安祥同學接過水挑子后,我就得趕到小溪接小花上學,把她背過溪岸,牽著她到學校,這一背一牽就是三年。 七八年下學期,我送走最后一批學生到鄉中心校,村小就撤并了,我也到中心校教書。二十八個村小同學相繼小學畢業后,二十五個考進縣中學,三個同學因家里太窮,輟學了。讀縣中的同學都特別刻苦,特別努力,終以優異成績相繼完成了初中、高中學業。高中畢業后,十八人考上大學本科,七人考上大學專科,幾年后,25個同學大學畢業后都找到了很好的歸宿。這個結果讓我很欣慰,也在我的預料之中,因為他們勤奮、刻苦,因為他們懂得要改變命運只能靠自己。 在農村基礎教育相當薄弱的年代,在農村生活極其艱苦的歲月,我堅守鄉村教育近四十年。把知識獻給了渴望讀書的農村孩子,把青春獻給了鄉村教育,把一生獻給了黨的教育事業。2016年,我榮獲國家教育部、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頒發的“從事鄉村教育滿三十年”榮譽證書。我十分懷念艱苦而快樂的村小生活,我十分懷念貧窮而努力的農村孩子。 >>>更多美文:好文章

看了倪萍寫的《姥姥語錄》,我想起了奶奶,我那遠在他方的奶奶。自從結婚后,我就很少回家看望她老人家了,不由得心生愧疚。此刻,我的記憶飄向了熟悉的故鄉,飄到了我親愛的奶奶身邊。 我還不懂事時,為了生活,爸爸媽媽常年在外奔波。我們兄弟姐妹四個都是奶奶撫養長大的。在我的童年記憶里,最多的就是奶奶忙碌的身影。她每天都很忙,忙著給我們做飯、忙著喂養家禽、忙著下地勞作……歲月的艱辛,早早壓彎了奶奶的腰,她那駝背的身影,也就深深地烙進了我的腦海里。 那時,家里生活還比較拮據。為了節省開支,奶奶常常去拾木柴。記得奶奶每次去拾木柴,總能拾好幾斗車。那兩個輪的斗車,其實也不算大,奶奶都會把斗車裝得滿滿的,木柴堆得像小山一樣,顯得本來就不算高大的奶奶特別矮小。 搬運工一般就是奶奶和我,奶奶在前面拉車,我在后面推。平路一般還比較省力,到上坡時,可就吃力了。剛好,我家就在坡的上頭,那是一個又長又陡的坡,回家必經之路。每每上坡,奶奶都會弓著身體,頭壓得很低很低,一步,一步,使勁地,慢慢地往坡上拉。在后面推的我,也不輕松,但畢竟還小,再怎么使勁也幫不上多少忙,只能在心里一直默默地重復著喊“一、二、三,加油!一、二、三,加油……”為奶奶和自己鼓勁。現在每當我想起奶奶拉車上坡的畫面,既溫暖又感動,為了支撐家里,奶奶真的不容易。 還有一件事讓我特別難忘,每每想起就感覺特溫暖。我很小的時候有一個毛病,幾乎每天夜里都會做惡夢,常常在夜里哭醒。奶奶看著心里難受,到處打聽治病辦法。 有次帶我乘船過海去一個小島尋醫問藥,在回家途中,到了吃飯時間,奶奶給我買了兩烙餅。“我暈車不想吃東西,也不餓,你快趁熱把它都吃了。”奶奶用不稀罕的語氣對我說。當時我沒多想,就津津有味吃起來。那時,對我來說吃烙餅是很奢侈的,所以對這件事記憶猶新。 直到我懂事后,才明白奶奶那種不稀罕的語氣,真正代表了什么。她常說“我不喜歡吃這個,以后不要給我買了,多浪費錢!”“我身體好著呢,不要牽掛!”“我有的是錢,不需要你給錢!”“以后別老回家,路途太遠,家里又沒事。”奶奶她是關心我們、怕給我們添麻煩啊。以前我對這些話總不上心,現在想想,倍感慚愧和心酸。 有一天,嫂子聽到奶奶自言自語說:“這都過節了,孫子們咋也不懂回來看看我啊。”我聽到嫂子轉述的這句話時,心里頓覺愧對奶奶,特別地難過。奶奶對著我們說不要,但她何曾不想我們回去呢! 奶奶,我以后再也不要聽您這些話了,我知道您需要我們,我們也需要您!您帶我們長大,就讓我們陪您終老吧! 時光匆匆,留是留不住的。但我深切地期盼:親愛的奶奶,您慢點老去…… >>>更多美文:親情文章

千萬不要以為寫文章是作家、記者和秘書的本事,其實每個人都會寫文章,只不過有些文章是寫給兩個人看的。 包括情書,書信是寫給兩個人看的。友人老邱,多年前喜歡外出旅行,他坐在小旅館里,聽著窗外蟲鳴,給老婆寫信,“老婆啊,你辛苦了,等我有錢了,要為你買一套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大房子,天天下館子,請你吃豬頭肉”。好多人寫信,聊私人之間感情,說尋常、開心、煩惱的事,書信是只寫給兩個人看的。 協議也是寫給兩個人看的。劉老三住25樓的房子要裝修,他和一個包工頭談妥了細節,其中包含了價格、材料和工期。協議簽訂的時候,劉老三在后面加了一條,師傅在封陽臺時,必須系上安全帶,不系安全帶,包工頭就屬違約,劉老三有權阻止施工,直至協議終止。包工頭覺得劉老三有點迂,說綁上安全帶做事有些礙手礙腳。劉老三說,這個不行,必須寫上,裝修事小,安全事大,最后包工頭同意了,在師傅封陽臺那天,身上拴條繩子,在地上移來移去,陽臺封好時,劉老三長吁一口氣。協議這篇文章,把該說的話,該交代的事情,說得詳詳細細,寫成白紙黑字,雖然只有兩個人看,也不拿出去發表,但也必須層次分明,表述清哳。 借條是寫給兩個人看的。只是借條上的字不多,比《陋室銘》還短,但簡明扼要。“今借到劉老三人民幣三萬元,一個月歸還”。有個人曾經跟劉老三借過3萬塊錢,劉老三二話沒說把錢借給那人,約定的日期過后,那人沒有還錢的意思,劉老三就催,后來好不容易把錢分幾次追回來,那人借條上提到的10%的利息,劉老三壓根就沒有把它放到心里去。劉老三后來跟我說,總算是悟到朋友之間不能借錢這件事。 有些文字是寫給兩個人看的。只是作用與風格不同,它們也是人間文章。 買內衣的朱老板請我幫他寫廣告文章,其實這些文字我不喜歡寫,朱老板說,作為朋友,你一定要幫這個忙。那些婉轉介紹的、極盡完美的功能文字,作為廣告,被朱老板花錢登在報上。因為朱老板曾經在鄉鎮衛生院干過,后來辭職賣內衣,我為朱老板寫的文章標題是:從內科醫生到內衣商人。朱老板很高興,在小飯館請我喝酒,點了幾個菜,還有一盆紅燒小雜魚。朱老板兩眼喝得通紅,有些醉意,他夸贊我文章寫得好。又問我:“會有人看嗎?”朱老板覺得只有他和我認真看過?其他人不一定會感興趣。我說,會的,會的。我覺得劉老板很精明,日后一定是個成功的商人。 當然,文人也寫俗人文字。鄭振鐸曾經向葉景葵借錢,也寫借條:“今借到葉葵(揆)初先生處洋弍千元正。言明以另單各書為抵押,周息壹分,壹年為期。期內亦得陸續還款,息隨本減。如欲抽回押品之一部分,須事前商得押主之同意。” 古人也寫今人的離婚協議。東晉僧人竺僧度一心慕道,半路出家,他寫信給妻子的協議中說:“且人心各異,有若其面,卿之不樂道,猶我之不慕俗矣。楊氏,長別離矣!萬世因緣,于今絕矣!……處世者當以及時為務,卿年德并茂,宜速有所慕,莫以道士經心,而坐失盛年也。”他勸楊氏趁青春年少,另嫁如意郎君,算得上是無情有義的好和尚。 有些文章是寫給兩個人看的,后來被許多人看;有些文章,本來想寫給很多人看,結果只有兩個人看。 >>>更多美文:感悟生活

二月的風就要起航 波瀾不驚 深藏于白雪皚皚的世界萬物 漸漸的蘇醒 封凍的河流唱起來歡快的歌聲 還有破土而出的新芽 詮釋著生命開始了新的旅程 眺望遠方 陽光在風里綻開了笑顏 孩子們在盡情的嘻戲 幾只小鳥嘰嘰喳喳在電線桿上曖昧 不是夢 一滴滾燙的熱淚悄悄滑落 他笑了 這一刻,等得太久 憂郁的眼神望眼欲穿 寒風凜冽的每一個日子 都有你烙下刻骨銘心的痛 不能忘懷 看著你決絕離開的身影 消逝在漫長冬季 任由被歲月浸透的思念 茍延殘喘著一再蔓延 你冷冷一笑 一顆心仿若被狠狠的刺了一刀 鮮紅的血滴落在黑色的泥土里 絕望的味道 他死了 那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沒有誰會留戀 那是一場落幕的電影 沒有誰會記得 風吹開了 伏在深處的記憶 毫無顧忌的鉆進你身體 不過是 暖了詩歌的眼眸 驚了明天的夢 此刻,春的腳步越來越近 道出了二月的秘密 那些幻想終將醒來 那些花兒就要盛開 >>>更多美文:現代散文詩

ASD25VEVE2WDW97


台南加拿大兒童遊學團評價高雄多倫多暑期遊學團報名方式
高雄多倫多兒童暑期遊學團報名 》從零開始:如何讓孩子在多倫多夏令營學會英語?苗栗加拿大多倫多夏令營住宿環境 》加入歐帕思推薦的多倫多英語夏令營,開啟學習新旅程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66yts52 的頭像
    s66yts52

    周伊成的推薦評比清單

    s66yts5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